《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2025年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

白皮书全面展现了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五年来的行动与成就,其核心内容可结合六个主体章节及前言、结束语,解读如下:
1、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行动必要性:从多维度明确这一决策的意义,既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满足民众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
(2)核心推进原则:遵循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五大原则,平衡发展与减排、政府与市场等多重关系。
(3)政策体系构建:打造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1+N”政策体系,其中“1”作为顶层设计,通过相关意见和行动方案对双碳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明确了行动时间表与路线图。
2、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转型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
一方面非化石能源蓬勃发展,2024年其消费比重达19.8%,截至2025年8月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同时水电、核电等多种非化石能源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提速,消费比重降至80.2%,且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助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
3、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深入推进
(1)产业领域:遏制高耗能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同时借助数字化提升产业资源利用效率。
(2)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和速度全球领先,铁路电气化水平居世界前列,船舶岸电使用、民航机场场内电动化等进展显著,交通结构持续优化。
(3)城乡建设领域: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建筑能效提升,用能逐步向清洁低碳转变。
(4)公众生活领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全民绿色行动深入开展。
4、重点降碳路径全面落地见效:
(1)节能降碳方面,“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1.6%,2024年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形成大量节能量;
(2)循环经济领域,2024年七种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9%,废旧物资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3)生态固碳领域,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25.09%,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全球贡献大量新增绿化面积。
5、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夯实:从基础能力、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市场化机制四个方面发力,不仅提升双碳相关基础工作水平,出台有力政策,还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转型,同时完善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6、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中国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坚定维护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深化绿色领域合作,搭建多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与34个国家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合作走向深入。
依据《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及配套的“1+N”政策体系,中国已明确“3060”核心时间表,并通过分阶段目标与重点行动规划了清晰路线图,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的双碳目标以“3060”为核心锚点,同时细分出“十四五”“十五五”等关键阶段性节点,形成阶梯式推进的时间规划:
1、核心长期目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双碳工作的总时间基准。
2、“十四五”关键节点(2021 - 2025年):为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目标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3、“十五五”关键节点(2026 - 2030年):顺利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稳中有降。
路线图以“1+N”政策体系为核心框架,通过顶层设计统领、重点领域和行业协同推进的方式展开,核心内容如下:
1、顶层设计引领(“1”的核心作用)
国家层面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统领,部署了“碳达峰十大行动”,涵盖能源转型、节能增效、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全国双碳工作划定总方向。
2、分领域分行业细化推进(“N”的落地举措)
相关部门针对重点领域和行业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形成多维度推进路径:
(1)能源领域:作为减排核心,一方面严控煤炭消费,“十四五”严控增长、“十五五”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同时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2)工业领域:遏制高耗能项目盲目上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至国际先进水平。
(3)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推进船舶岸电使用、民航场内电动化,优化交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4)城乡建设领域:开展建筑节能升级改造,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推动用能向清洁低碳转变,推进城乡建设低碳转型。
3、区域梯次协同推进
31个省(区、市)均已出台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比如能源富集地区侧重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新能源替代协同,东部发达地区可能率先实现部分领域达峰,形成区域互补、全国统筹的格局。
4、配套支撑保障
同步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生态碳汇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等配套工作。例如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25.09%,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完善绿色金融、碳市场等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激励约束,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