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引导高校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2021年7月12日,我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精神,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4月19日,我国教育部再次重磅发布,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加快碳中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目前市场上急需双碳技术人员,而我们现在的高校/高职院校大部分还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为此,我们公司专门针对高校/高职院校非碳中和专业的学生开设碳中和实训周活动。其计划安排如下:
主办单位:XX大学(学院) XX学院教务处、学生处
承办单位:广州创想碳汇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撑单位:中山大学地环研究中心/碳中和研究院/ 政府科技厅/处
合作单位:储能企业/新能源企业/碳交易机构等
主 题:探索双碳未来,赋能双碳技能
时 间:2025年X月X日—X月X日(共5天)
一、实训目标
知识普及:掌握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理论与政策框架。
技能提升:学习碳核算、减排技术、碳交易、ESG报告编制等实操技能。
实践创新:通过案例分析与项目设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识强化:引导学生成为双碳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二、参与对象
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优先环境类、化工类、能源工程、经济管理、生态类等专业学生)
学校老师、主办单位碳中和专家
报名人数:50-100(分组开展项目制学习)
三、日程安排
Day 1:开营仪式与政策认知
上午:09:00-09:30 开营仪式 校领导致辞、企业领导介绍实训周目标
09:30-11:30 主题讲座:《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双碳战略》
内容:国际气候协议、中国“1+N”政策体系、高校角色
下午:14:00-17:30 政策解读工作坊及碳核算理论
分组讨论:欧盟碳关税(CBAM)对本地企业的影响
任务:完成《政策影响分析矩阵表》
Day 2:技术实训与工具应用
上午: 09:00-11:30 碳核算实战
工具教学:GHG Protocol标准、排放因子
案例:计算某学院年度碳排放(范围1-3)
下午:14:00-16:00 碳资产开发及绿证
16:00-17:30 企业ESG报告政策及价值
使用ESG报告关键指标工具(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板块)
Day 3:产业实践与跨界融合
考虑到区域条件,具备条件安排:
全天:09:00-17:00 校外实地考察
路线A:新能源企业走访调研(光伏组件生产线或储能电站或上市企业走访)
路线B:碳交易所
任务:撰写《产业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OR不具备条件如下安排:
全天:09:00-17:00 全球碳交易及我国碳交易体系、碳金融知识
Day 4:项目设计与竞赛
上午:9:00-11:30 碳交易模拟实操演练
下午:14:00-17:00 低碳主题辩论赛
辩题:“技术突破VS行为改变,哪种更有效推动碳中和?”
Day 5:成果展示与闭营
上午: 09:00-11:30 项目路演与颁奖 OR 学员实训总结汇报
每组8分钟展示+5分钟答辩
奖项:最佳奖(奖金3000元)、最具可行性奖(校企合作孵化机会)
评委:学院老师2位+主办单位碳中和专家2位
下午:14:00-15:30 校友沙龙 邀请从事碳管理的校友分享职业发展经验或主办单位双碳专家讲解双碳职业规划
15:30-17:00 闭营仪式 颁发结业证书、优秀学员代表发言
公司简介
广州创想碳汇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创想碳汇),应低碳潮流而生,全面服务于国家3060战略,是一家始终围绕碳展开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公司。创想碳汇围绕碳达峰路径规划、碳管理咨询、碳管理信息化、碳核算、碳足迹、碳中和培训、碳交易和碳资产开发、ESG报告编制、高校碳中和实验室建设等核心业务精耕细作。同时创想碳汇作为纯碳业务的独角兽潜质企业,秉承科技创新型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东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山大学地环研究中心为智力支撑,与多家央企、国企、上市企业、能源环保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公司业务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份。
核心业务:
1、碳咨询类 :碳足迹、碳认证、碳培训、零碳园区规划、ESG报告编制;
2、碳工程类:高校/高职碳中和实验(实训)室建设、水蓄冷等工程;
3、碳交易类:碳资产开发/碳交易、绿证开发/绿证交易;
业务联络:13580454255 / 15627711237 李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