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
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报告中系统阐述了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全球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报告显示,中国正以扎实的行动履行其国际承诺,并坚定不移地将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报告指出:中国的碳排放强度持续显著下降,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5年六月,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22.2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达60.9%。,“十四五”以来光伏组件、锂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7倍、6.4倍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这标志着中国在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
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持续推进。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7.9%。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2024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民航绿色转型成效突出。在推动国土绿地行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渐完善。完成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覆盖全国碳排放量超60%。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7亿吨,成交额459.3亿元。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交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报告同时指出:在取得积极进展时候,我们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包括碳排放强度控制难度大、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面临挑战、法律政策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对此,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并继续以建设性姿态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