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当地时间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体现中国坚定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而共同努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
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我国坚持适应和减缓并重。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提出,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减缓气候变化有很多定量指标,但是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在成效检验、目标设定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涉及政策协调、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工作仍显薄弱。
2022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专家表示,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相关实践也将为全球提升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的能力提供借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吟隆提出,我们既要认识到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紧迫性,也要有久久为功的精神,进一步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减少气候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说,此次中国发布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提振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信心,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彰显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作用。
我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和关键引领者。张海滨表示,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各国积极表达雄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积极采取行动。只有采取切实的气候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才能扎实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有效应对气候挑战。
完成这一新的目标,需要自身付出艰苦努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表示,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重道远。他建议相关部门围绕落实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明确“十五五”控制碳排放的相关指标。
完成这一新的目标,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专家表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惠的贸易格局和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加速能源转型,推动低碳技术和产业协作,促进优质绿色产品自由流通,携手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